欢迎访问韦德官方网站网站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党校声音 > 正文

发挥陕西文化优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

发布时间:2024-04-30 15:13:30     来源:陕西日报(2024年4月29日) 分享到:

      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:“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。”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,深厚而鲜明的文化底蕴是谱写陕西新篇、争做西部示范的宝贵资源。我们要立足陕西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、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、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,发挥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,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。

       坚定文化自信,发挥陕西资源优势

       陕西是文化大省、旅游大省,更是文物大省,文化遗存丰厚,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。充分发挥陕西资源优势,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       陕西的文化形态多样,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有利的文化条件。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、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,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,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。从历史纵深看,陕西既有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、西周的丰镐遗址、秦时的阿房宫遗址和兵马俑、汉代的长安城遗址、唐代的长安城遗址和大明宫遗址等文化遗产,又有延安宝塔山、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。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的深厚的中华文化,为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提供了大量可供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文化样态,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找到了主线和主题。从空间布局看,陕西地理分布跨度大,不同的地理地貌、民俗风情、生态环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,不同的地域文化承载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样态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陕西故事提供了素材和原料。

       陕西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为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。2023年,陕西接待省外游客1.09亿人次,同比增长271.94%;开工、投产文旅重点项目307个,总投资1569.6亿元,56个项目建成运营;文旅产业全年营业收入达7729.86亿元;成功创建陕北文化、羌族文化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。陕西将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重要任务强力推进,布局建设8条重点产业链群。不仅西安历史文化、延安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群提质增效明显,演出服饰、毛绒玩具、秦巴生态康养等产业子群也渐成规模。陕西还通过培育一批生态美、生产美、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,树立起袁家村、赤牛坬、蔡家坡等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。陕西将以加快建设更具引领力、感召力、供给力、竞争力、影响力的文化强省为目标,持续擦亮旅游标志性名片,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、满意度,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陕西力量。

       陕西巨大的文物数量,为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提供了丰富历史资源。陕西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,其中古遗址23453处、古墓葬14367处、古建筑6702处、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、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、其他255处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。世界文化遗产3处9个点:长城、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、丝绸之路7个点(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、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、大雁塔、小雁塔、兴教寺塔、彬县大佛寺石窟、城固张骞墓)。我们要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,使其极大增强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,使之成为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的源泉。 

       秉持开放包容,架起融通中外的桥梁

       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,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在陕西这片土地上,成就了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,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丝绸之路,沉淀了顽强拼搏、不懈奋斗的红色文化。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,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要持续深化人文交流,为架起融通中外的桥梁贡献力量。

       要贯通古今,对内提升陕西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凝聚力引领力。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、考古中国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,加强秦腔、西安鼓乐、剪纸、皮影戏等传承发展,发挥西安国家版本馆、陕西历史博物馆、陕西考古博物馆等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,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中华文化的时代化表达、艺术化呈现。

       要融通中外,增强陕西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力影响力。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项目,增强各国人民对陕西文化的深刻印象。积极借鉴著名文化产业项目运营的有益经验,开发彰显陕西特色、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,依托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时代机遇,不断推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中亚国家人文交流、文化交流。

       守正创新,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

      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,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,需要薪火相传、代代守护,更需要与时俱进、勇于创新。

       守正,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,守的是“两个结合”的根本要求,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。要从体制机制、政策法规、人才培育、资金投入、创新创意等方面切实保证陕西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,推进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,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。要将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延安精神、照金精神、南泥湾精神、张思德精神、西迁精神等融入干部培训、旅游开发、文化产品、文化事业中,开发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、情景式红色文化旅游项目。要加大同全国各省市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较好地区的联动合作,共享文化发展经验,共同开发体系化、时代化、数字化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。 

       创新,创的是陕西文化发展的新思路、新体制机制和陕西文化传播的新话语体系、新传播手段。一要以新思路规划文化建设,让文化建设在推动陕西经济发展、政治建设、生态改善、社会和谐、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力量。二要以新话语体系传承中华文脉,坚持以文铸魂、以文传脉、以文惠民、以文兴业、以文立标,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。三要以新体制机制助力文化传承,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探索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展览馆、博物馆、纪念馆、美术馆、科技馆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路径,推动“一云多端”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。四要以多种媒介、多种方式拓展文化事业发展途径,打造文化创意新样态,运用多种新科技,如全息技术、裸眼3D技术等,让陕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跨时空“对话”更具创新性。建立重大文艺精品创作的支持体系,建立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体制机制,完善重大文化项目的审批机制,健全文化市场和旅游经济的运行监测体系。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等多种模式丰富陕西文化业态,支持独具陕西特色的文创产品、数字产品的研发,创办更多创新陕西文化内涵、具备陕西文化符号、展现陕西时代风貌的文化产业项目。

 

       作者:翟媛 省委党校(陕西行政学院)


   

郑重声明: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,严禁转载,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。

版权所有:韦德官方网站陕ICP备07500574号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:710061